暮雪浮白,天地素裹。
大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,冬季的第三个节气。斗指壬,太阳到达黄经255度,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-8日。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,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,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。
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:一候鹖鴠不鸣;二候虎始交;三候荔挺出。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~
年晚气寒,小鲤鱼这边已经能看到雪花了,老板要注意防寒保暖哦!而这么冷的天,当然适合一起聚餐吃饭啦!烤全羊、羊肉火锅、卤羊肉、羊肉串、羊肉汤、红烧羊肉、清炖羊肉、羊肉包子、羊肉煲仔饭、羊肉炖豆腐......(PS:小羊这么可爱为什么吃小羊)
除了天寒吃羊肉,老板们还喜欢吃什么呢?快来分享一下吧!
寅虎,十二生肖之一,地支的第三位。虎被誉为兽中之王,凶猛彪悍,虎虎生威,寅时老虎最活跃、最凶猛、伤人最多。
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,原为古代星官名,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,因其呈虎形,位于西方,按五行配五色,故得名。它也是四大神兽之一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有“前朱雀,后玄武,左青龙,右白虎”的说法。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。小孩满月时,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,进大门时,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。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;折断虎尾,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。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。每逢小孩过生日,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,既可当枕头,又可当玩具,还表示祝福。
虎一直受到汉族的崇拜,是正义、勇猛无敌、威严的象征。汉朝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。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,是神物,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,是镇西之兽。 自汉朝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,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,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,崇虎的文化意识,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。
贴心小鲤鱼来啦,小鲤鱼已经帮老板准备好十一月的工作安排了!老板请不忘记查看十一月的工作计划哦~
丑牛,十二生肖之一,地支的第二位。有做事谨慎小心,脚踏实地行动缓慢,稳扎稳打的习性。
古时候十二生肖首先用于计时。古代天文学家观察天象,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依照动物在十二时辰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,搭配和排序十二生肖地支。夜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,万物睡觉,老鼠却忙着偷吃东西,此时老鼠胆量最壮、活动最频繁,称子鼠;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,老牛反刍最细、最慢、最舒适,故称丑牛……晚上七点到九点是戌时,狗开始守夜,是戌犬;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为亥时,万物睡觉,猪睡得最香,为亥猪。后来,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,就出现了十二生肖,丑牛排在子鼠之后。
中国传统文化中,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图腾。我们号称炎黄子孙,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。黄帝创造了八卦图,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概括为八个符号,就是后来的八卦。八卦中坤卦代表大地、母亲和阴性,坤卦的形状形似牛的头部,是典型的牛图腾,是黄帝部落的保护神之一。炎帝部落的标志之一也是牛图腾。无论是黄帝部落还是炎帝部落,图腾保护神都有牛,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,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。
不知不觉已经秋意渐起了,老板们别忘记今日是九九重阳节哦!
不知老板们是否知道重阳节的由来呢?
“九”数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
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。传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。
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,起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据现存史料及考证,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、祭祖的活动;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,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,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。
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民俗观念中“九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
小鲤鱼祝各位老板身体康健,阖家幸福!不要忘了和家里老人道一句平安哦~